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265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91.
预旋进气的盘腔系统内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洛林  冯青  刘松龄  卜其龙 《推进技术》2003,24(2):135-137,178
用CFD软件(FLUENT6.0.12)对预旋进气的盘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中采用了多种湍流模型,包括Spalart—Allmaras单方程、K—epsilon和K-omega多种双方程模型,结果表明Spalart-Allmaras模型与结果符合得较好;通过计算研究了流场结构,流场主要由两个参数旋转比βp和湍流参数λT控制,λT主要决定源区的大小,计算结果验证了自由涡流的存在,并且盘腔压力分布的计算值与理论曲线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2.
二维凹槽超声速湍流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时间、空间均为二阶精度的NND差分格式,以及Menterk ωSST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二维开式凹槽超声速粘性流动。用组分扩散方程计算了凹槽内粒子驻留时间。本文给出了M∞=3,长深比L/D=3,后壁倾斜角为90°和30°两种几何形状凹槽的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符合甚好。计算亦表明,该模型较高地估计了涡粘性,从而使流动更稳定。  相似文献   
93.
用标准k-ε模型模拟了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冷却系统的高位进气、径向出流盘腔模型的湍流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了其盘面平均Nu数随旋转雷诺数Reω和进气雷诺数Re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
MPT可靠启动与稳定工作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MPT属于电热型电推进,基本原理是利用微波发生器将来自电源系统的电能转化为电磁能,然后电磁波在谐振腔中产生谐振并与工质(可选用N2,H2,He,Ar,NH3,N2O或水蒸气等)耦合,使工质离解、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最后高温高压等离子体从喷管高速喷出而产生推力。MPT的最大优点是没有  相似文献   
95.
本文由理想的金属波导管中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的沿线分布表达式导出了对于终端短路的波导,模式电压和模式电流沿线分布表达式,并利用该表达式求解出谐振腔中场分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96.
建立了异形型腔电解加工阴极设计和加工过程仿真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在MATLAB平台上利用PDETool工具箱编制了有限元求解和动态加工仿真程序,针对某型发动机扩压器叶间流道异形型腔设计制造了阴极和工装夹具,选择并优化了加工参数,试验加工出的型腔试件能均匀留出0.15~0.30 mm的加工余量,满足了实际加工的工序要求.  相似文献   
97.
从原理和结构上分析测试传声器在高声压级下的非线性特性,着重介绍以高压谐振耦合腔为核心的高声压级校准装置的原理、校准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并给出一些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8.
汽室型铷原子频标中微波腔的小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实现汽室型铷原子频标微波腔小型化的技术途径,给出了自主研制的小型化微波腔的三维仿真结果和外型结构,介绍了以新研制的小型微波腔为基础构成的小型化腔泡系统。小型化微波腔的研制成功,使整个物理系统的体积减小。在小型化的条件下,整机短期频率稳定度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99.
喷流反压模拟技术及在高超声速进气道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反压特性以及不起动/再起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凹腔喷流反压模拟技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可方便地且迅速地调节进气道的出口反压.利用该技术,还对一种马赫数为7级的轴对称高超声速的反压特性及不起动/再起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展示了该技术的实用性.结果表明:(1)所提出的凹腔喷流技术可在进气道下游形成较为均匀的、可控的背压环境,因此可用于进气道的反压特性研究;(2)适当调节凹腔的喷流总压,并在实验中实时控制阀门的开度,凹腔喷流技术能够在较短的风洞实验时间内(约8 s)实现进气道起动、不起动、再起动流态之间的切换,因此可用于进气道的不起动/再起动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0.
高位预旋进气转静盘腔换热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某型发动机的涡轮盘腔结构简化成高位预旋进气的转静盘腔模型, 结合热色液晶先进测温显示技术,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转静盘间距、进气流量、旋转雷诺数以及旋流比等参数的变化对冷气降温效果和转盘换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位预旋进气对转盘外缘的冷却效果较好, 转盘上的温度分布呈现为同心圆形状;随着旋转雷诺数和转静盘间距的增大或者进气流量的减小, 冷气的总温降减小, 气流对转盘的换热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